Sunday, November 14, 202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仅以二百六十个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摄尽了释遵二十二年般若谈的精华,即阐明宇宙人生缘起性空的原理,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同时显示般若真空妙理的体用与功能:实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


佛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有很多人还末认识此心,迷了此心,受苦无量,生死轮迴无了期,惟有諸佛菩萨明了此心,圆满明白此心時名之為佛,所謂水清月現,心清佛現。


原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尊者 行因 成果 法门、概念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蕴
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五蕴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虚空 (佛教)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五蕴
无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
无色声香味触法, 六尘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十八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十二因缘
无苦集灭道, 四圣谛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六度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解脱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成佛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要坚信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所以要诵念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时时勤修,无念而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抄写版)/ (空格版 请点击下载及打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般若:觉悟的智慧
- 波罗蜜多:到达解脱的彼岸。
- 般若波罗蜜多:以觉悟的智慧到达解脱的彼岸。为了方便说及易懂,以下称此为"觉悟的法门"。
- 心经: 一部经书。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 观自在菩萨 @01 = 原先许多位菩萨的译名
【简译】诸位菩萨,以圆遍及深入地勤修此觉悟的法门时,

 
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 五蕴(色、受、想、行、识)@02
【简译】能觉照或心神会通的五蕴(色、受、想、行、识)皆是空的, 而摆脱所有一切的苦。
 
舍利子,
- 佛弟子的名字,即是舍利弗;在声闻乘中,他是智慧第一。
- 或佛陀讲经时,都会说"弟子们啊!"
- 在心经中,其中一菩萨对着舍利弗说。
【简译】舍利弗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总是来说是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说"不异",说没有两样的,还是方便的说;后说"即是",是说就是一个,不能分的,是究竟说;斩金截铁,毫无犹豫。
- 这就好比我们晚上做梦,梦醒来就是一场空,当这不能否认梦的存在,现象还是存在的, 但其性是为空性。再比如一切自然万物,乃至于我们人的本身,无论时间长短,都是有生灭的,有生灭就是"空",性是空,但又不能说没有,相还是有的,相就是"色"。
【简译】色、空,从本源上说,是一体的。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延续上一段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译】"受"、"想"、"行"、"识 "(五蕴),都是如此与空是一体的。
 
舍利子,
【简译】舍利弗啊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法是什么?是心影,凡有形象和无具体形象的事物,其本质都具有空性和可变的特点; 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既是幻。 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物,不可得,本来是空的。
【简译】一切的法是空性的,是没有生、没有灭的,没有垢、没有净的,没有增、没有减的。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简译】所以,在空性中,是没有色,也没有受、想、行、识,(五蕴)。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 ‘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乃为"六根"。
- 色界、身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乃为"六尘"。
- 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乃为"六识"。
- "根"是为功能, "尘"是为对象, 由此生起了"识"。总称为"十八界" 
@03
【简译】
眼、耳、鼻、舌、身、意是空性的,色、身、香、味、触、法是空性的, 从’眼界’乃至到’意识界’(十八界)都是空性的。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从"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是为十二因缘。
- 无明: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一切苦与烦恼之根本。
- 老死: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
- 亦无无明尽, 亦无老死尽 @04。
【简译】没有无明、也不断尽无无明, 没有老死、也不断尽无老死。
 
无苦集灭道。
- 苦、集、灭、道是为"‎四圣谛","苦"是指世间的苦果; "集"是苦升起的原因; "灭"是苦熄灭的果; "道"是灭苦的方法。
【简译】
苦、集、灭、道(四圣谛) 也是空性的。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 "智"就是般若,就是六度中的智慧
- 六度是指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05
【简译】没有"智慧"也等于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 "智"所得的解脱都是一切本空,因此,也就是无所谓有得到的。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 菩提萨埵:简称菩萨
【简译】菩萨依此为觉悟的法门,心中清净也没有任何的牵挂与障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 究竟涅磐 = 无余涅磐,亦即不再受三界生死轮回。
【简译】当心中清净并没有任何的牵挂与障碍的缘故,便没有恐怖并远离颠倒的梦幻与想法,最终觉悟得道而成正果, 不再受三界生死轮回。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Anuttara-Samyak-Sambodhi): 阿褥多罗=无上, Sam译为"正" ,三藐=正等 (无与伦比或圆满),三菩提=正觉 (菩提意为觉悟)
【简译】 那些过去、现在、未来佛,依靠此觉悟的法门,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 咒是密意
【简译】因此要知道此觉悟的法门,是无所不通之神咒;是无所不照之明咒;是无可再加之上咒;是无与伦比之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简译】能除一切痛苦与烦恼,真实不假的。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梵咒就不翻译了,如大悲咒。 只要心神合一,勤加念诵,就能融会贯通了。
【简译】所以要诵念此觉悟的法门的咒语,此咒语为: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诸位菩萨,以圆遍及深入地勤修此觉悟的法门时。能觉照或心神会通的五蕴(色、受、想、行、识)皆是空的, 而摆脱所有一切的苦。舍利弗啊!色、空,从本源上说,是一体的。"受"、"想"、"行"、"识 "(五蕴),都是如此与空是一体的。舍利弗啊!一切的法是空性的,是没有生、没有灭的,没有垢没、有净的,没有增、没有减的。所以,在空性中,是没有色,也没有受、想、行、识,(五蕴)。眼、耳、鼻、舌、身、意是空性的,色、身、香、味、触、法是性无的, 从'眼界'乃至到'意识界'(十八界)都是空无的。没有无明、也不断尽无无明, 没有老死、也不断尽无老死。苦、集、灭、道 (四圣谛) 也是空性的,没有"智慧"也等于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 "智"所得的解脱都是一切本空,因此,也就是无所谓有得到的。菩萨依此为觉悟的法门,心中清净也没有任何的牵挂与障碍, 当心中清净并没有任何的牵挂与障碍的缘故,便没有恐怖并远离颠倒的梦幻与想法。最终觉悟得道而成正果, 不再受三界生死轮回。 那些过去、现在、未来佛,依靠此觉悟的法门,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因此要知道此觉悟的法门,是无所不通之神咒;是无所不照之明咒;是无可再加之上咒;是无与伦比之等咒。能除一切痛苦与烦恼,真实不假的。所以要诵念此觉悟的法门的咒语,此咒语为: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参考资料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心经讲记
The Heart of Prajñā-Pāramitā

@01
- 南怀瑾先生:观世音菩萨与观自在菩萨
-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在中国佛教里有两种翻译,旧译为「观世音」。后来到了唐朝,由于中国文化习惯从简,便改称「观音」,少了一个「世」字。当然这也是为了避讳唐朝创业皇帝李世民的名字;尔后乃习以为常,但亦有仍称「观世音菩萨」者,不一而足。
- 另一种译名叫「观自在」,是中国最伟大的第二位留学生玄奘法师所翻。第一位比他早到印度取经的中国僧人为晋朝的法显法师。玄奘法师个人认为原先许多位菩萨的译名,包括观世音菩萨,并不合宜,因此别译。

@02
五蕴 "https://bit.ly/2ZF7OQo"

@03
-十八界 "https://bit.ly/3Cywvwb"

@04
亦无无明尽, 亦无老死尽
-菩萨为了普渡众生,不断尽无明,便能还有老死,但了知无明的无明, 及了知老死的老死是无苦及烦恼的。
- 亦无无明尽, 亦无老死尽 之含义(圣严法師-大法鼓 1140)"https://bit.ly/2ZzXitx"

【@05】
六度 “https://bit.ly/3jUU4rR"